汇点山西古建筑研学之行 (三)
时间: 2020-08-04 来源: 美国蓝带加州汇点高中闵行校区
分享到:

观赏崇福寺的日子猛然而至,用完午餐后,一行人便乘坐大巴去往崇福寺,一路美景纷纷,不觉中崇福寺的大门映入众人的眼前。

 

入园,只瞧眼前一片绿意盎然,修剪工整的草木在园内错落有致的生长着,随着前进,崇福寺建筑群便彻底的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俗称大寺庙,是雁北一带著名的辽金佛寺之一。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弥陀殿,正面檐下弥陀殿三字的竖匾乃金大定二十四年原物,笔法纯熟,字体遒劲有力。观其殿顶,两个高大的琉璃邸吻傲然立于屋脊之上,威武无穷。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殿顶上被覆盖的琉璃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流光溢彩,在洁白的云层间更显光彩夺目。而弥陀殿的门窗并不似屋顶那般光彩照人,却更能让人品味其中,它有着通过镂空雕刻出的精致花纹,繁密而细腻,碧瓦朱檐的搭配尽显典雅之美。

 

大殿内佛坛横跨5间,设像9尊,9尊雕像共居佛坛,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塑像虽经明代重装,但整体仍保持金代原宿风骨,乃难得的金代塑像精品。殿内四壁皆是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整篇壁画保留完整,庄重宏伟,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

 


为扩大室内面积,原本内部八根金柱的设计,改为六根。在此,知识渊博的熊猫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建筑学历史上的大胆创新,移柱与减柱:

移柱法:通过精密的计算,将柱子移到别处以增大室内空间

减柱法:为了不让室内空间狭小,取消掉内部一些柱子,增加叉手(人字形),叉手将原本向下的力量变为左右传输,在增大室内面积的同时又保持了稳定性,减柱法相较于移柱法更加难以实施

 

接着我们来到次殿:观音殿,观音殿虽不似弥陀殿那般宏伟,却也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梁架结构,采用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式结构,这就用到了熊猫老师讲解的减柱法,它将殿内前糟的金柱尽数减去,为减轻负荷,人们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里的叉手相比弥陀殿更加多,弥陀殿为单叉手,而观音殿则是重叠叉手,单叉手与重叠叉手原因是减少柱子的位置不同,这充分显现出古代建筑匠师的高超才能以及独具匠心,使我由衷的尊重、佩服。

 


在此今天的崇福寺便告一段落了,虽参观时间较少,但由于各殿建筑上的巧夺天工所呈现的风华以及满腹经纶的熊猫老师对各殿历史至建筑上的工艺技术的详细讲解。使我受益匪浅,短时间内领悟到了更多有关建筑的重要知识,可谓是不虚此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