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David Mansfield孟为德先生
时间: 2019-12-12 来源: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
分享到:
在近日举办的《牛津剑桥上海论坛:共塑教育未来》中,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孟为德校长就教师这一职业在未来人工智能和高科技时代的发展发表了演讲。在本次视频访谈中我们将与孟校长回顾这一话题,并讨论包玉刚实验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愿景。

孟为德校长


孟为德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校长,他曾在英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任职。他成功领导了四所不同的学校,现在他正就职于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这所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民办学校,任常务校长一职。在此之前,他曾任北京德威国际学校校长。在英国时,他曾领导过两所被英国标准教育办公室评为“杰出”(最高等级)的中学。他曾担任过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理事、埃塞克斯大学理事会理事,参与过国际学校协会及专业协会,这些经历造就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他于剑桥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学士学位,此后他进入牛津大学继续攻读教育学,并取得了国际教育领导力MBA学位。此外,他还曾当选为伦敦市荣誉市民。


“欢迎来到我们这一期“共塑教育未来”的特别系列采访,请问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本次论坛中的演讲主题吗?”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我讲话的主题是“教师这个职业能否在高科技和人工智能时代存活”,我的观点是可以存活。当我们在探讨学生如何学习时,会发现数百年来有很多专业人士都在研究孩子是如何进行高效地学习。而当下,我们需要创造出能够配合“最佳实践教学法”的技术解决方案,而实际上,AI技术很难有效地对这些“教学法“进行全面地复制。


在我看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促进孩子学习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非常优秀的IT技术解决方案,但好老师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能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学科内容。这并不是说IT技术在教育领域没有未来,相反,我认为IT有着光明的前景,但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深度参与。从商业管理和许多高科技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想要通过IT技术来代替教师以达到省钱的目的,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难以达成的目标。所以我更多的是在为教师这个职业发声,我认为教师不可或缺,即使在将来教师这一职业仍会存在。

孟校长(右一)参加《牛津剑桥上海论坛:共塑教育未来》嘉宾讨论


“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学校的愿景吗,以及您如何阐释这一愿景?”


包玉刚实验学校成立于2007年,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民办双语学校之一。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是在毕业之后仍能和祖父母交流的孩子,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知道作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不仅如此,他们还能积极地参与到未来中国的建设中去。此外,他们通晓双语、了解中西文化,也有能力进入常春藤院校继续深造。我们希望包校的学生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参与到大学研讨会的辩论中,勇敢地站出来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沟通交流。他们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积极参与到同伴的学术讨论中。这也意味着他们应具备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重要技能。


因此,我认为包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他们看到中西文化在自己身上碰撞融合,这在当代中国是非常需要的。我们所倡导的是一所助力未来中国发展、助力未来教育的学校,我们希望包校的学生能够充分融入中国未来的发展中。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