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剑桥|校长毕业赠言:在大学,开启通识智慧之旅
时间: 2020-07-20 来源: 上实剑桥
分享到:

上实剑桥2020届毕业生们:

毕业临别之际,我由衷地祝贺你们,也感谢大家当初选择上实剑桥。几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努力,今天,一份份心仪的offer,一张张洋溢的笑脸,“不辱使命”是对我们这几年学习、工作的共同评价。

 

同学们,你们虽然毕业了,却并不一定感到轻松。你们在想象着未来,不知道要去的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习压力会怎么样,那个专业是不是真的喜欢,以后要不要回国,好不好找工作等等,一堆的憧憬夹杂着一堆的问号。但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是:在大学里要学什么?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很显然,通识智慧的养成,才是我们在大学的学习重点。围绕培养通识智慧,我觉得有四方面必须学习,或者说相应的习惯必须养成。

 

1. 付诸行动的习惯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世界上喜欢说的人多,愿意做事情的人少,不仅常人如此,其实很多商界领袖和政治精英常常也是如此。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新闻就会发现,那些政客和企业家说的话有一半没有认真去落实。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公司说要国际化,已经说了10年,但是到今天都没有认真落实过。当然在这三家公司里工作的人可能会说,你说的不对,我们一直在海外办公室招聘人才。但是,那些门可罗雀的办公室,加上几个二三流的工程师,要和GoogleFacebook竞争谈何容易。相反,华为并没有天天把国际化挂在嘴边,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到今天绝大多数的收入都来自海外。谁也不是天生就能够做到凡事付诸行动的,这种习惯要靠长期培养,要尽可能在大学养成这个习惯,因为大学是年轻人可以主动做事情的时候。大学生必须要有意识地参加社会活动,这是养成付诸行动这个好习惯的最好的训练方式。

 

2. 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了通信上,这包括聊天、讨论工作、表达感情,也包括书写信件、短信,以及阅读新闻和收听音频、观看视频节目等等。从19世纪中期开始,人类的进步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革命的历史。通信的目的,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二是接受知识和信息,三是双向的沟通。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沟通,都是未来生活必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生活和工作越方便,越容易成功。总的来说,中国人在表达和沟通上是弱项,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学会。今天,很难想象缺乏这两种能力的人能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3. 表示友善和爱的能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人试图表达好感,但是却适得其反,他们很郁闷,而别人也很尴尬。表达友善的能力非常重要,小到个人,大到国与国之间,都需要这种能力。比友善更进一步的是爱,既包括男女之间的感情,也包括爱慕、慈爱或者欣赏。不论是哪一种,人都需要懂得如何表达。

 

4. 总结、写作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很多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样的人很难把事情做得很深入,因为只有善于写作和记录,总结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或者某一次失败的教训,才能让自己做第二件事的时候站在第一次的基础之上,第三次站在第二次的基础之上,这样才有叠加效应,能不断前进。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第十次事情时,能够把前九次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因此,很多人做事情总是不断重复错误,很难获得叠加式的成功。对于理工科学生,我一直认为必须给他们开设写作课。而对于文科学生,我觉得必须给他们开设逻辑课,因为我们的媒体中有太多缺乏逻辑的文章,包括很多社论,前提和证据完全推不出结论。一个缺乏逻辑的论述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如果一个人讲话无法让人信服,他的生活能好到哪里去呢?

 

此外,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比如适当的组织能力,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等等。但是如果能够掌握上面四类基本能力,大学就没有白读。当然,有些能力和课程的学习是一致的,但是有些则需要在课外各种场合学习。学习是永恒的,生活是永恒的。愿你们都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祝你们早日学成归来!!!

 上实剑桥校长:袁光明

2020718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