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规划这四种能力,让孩子成为更出色的人
时间: 2019-10-18 来源: 互联网
分享到:

00后普通人家的孩子,20年后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单凭经验所能理解的范畴。

现在一味要求孩子考高分,就是家长的短视行为。未来世界,更欢迎什么样的建设者?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同龄人优秀,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对于7080后的我们来说,学习好、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总有机会步入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的生活轨迹。

但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许多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到了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

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57份工作,而且换23个行业。

未来变化这么大,你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任那样一个年代吗?

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未来的人才需要这四种能力:会思考,能创新;会表达,会讲故事;懂应变,灵活度高;会解压,超自信。

 

会思考,能创新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最关键的在于,他是否具有进行有效思考的能力。

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

但是让人心痛的是,现在很多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学校里老师满堂灌,学生下面听;课外班还是老师说,学生听。孩子们已经逐渐习惯听别人灌输新知识,而逐渐失去了思辨能力。

所以,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上,让他们自己预习新课,获得自主学习的满足感;生活中遇到问题,让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并积极动脑思考,而不是马上给孩子提供出标准答案。

在一个问题中,让孩子知晓标准答案的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独立思考。

因为良好的思考习惯,能激发孩子潜在的智能,这是他们未来闯荡世界最为重要的资本。

 

会表达,会讲故事

会说话,最能体现人的情商和修养。真正地学会说话,就是掌握一种直达人心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就从日常的亲子沟通开始吧。

别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学习班就算尽职尽责了。孩子上课外班的时候,你是不是在附近逛街?或者在旁边的教室里和别人闲聊、刷朋友圈?

周末同时上几个兴趣班的孩子,一天能开口说几句话?就算和父母开口交流,话题也大多围绕兴趣班和学习吧。

再看看付出更多的家长都在做什么:她们周末会比上班还忙,要么带孩子去公园、去博物馆,要么呆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做手工,编故事。

除了有意强化亲子交流,她们还会鼓励孩子多和同龄的伙伴交往,在交往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她们还会提前做功课,为周末安排不同的内容,然后从孩子的感受中找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需要注意:要鼓励孩子把想法说出来,并尽可能把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中间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懂应变,灵活度高

只有随时调整自己,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还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

应变能力是考验孩子在遇到陌生环境或是事情的时候,是否还能够从容应对。

简言之,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培养的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当孩子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制能力时,适应能力自然就很强了。

生活中多给孩子设置从小到大的困境,比如一些野营训练、空间逃生游戏。孩子在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中,会通过思考、动手实践来解决眼前困境。

必要时,家长也要在身边正确地引导和提示。如看到火灾的场面,爸爸要教孩子一些正确的应变对策,引导孩子思考的同时教会他们自救的技能,你会发现孩子在观察模仿,解决问题中逐渐增强自身能力。

 

会解压,超自信

很多父母成天唠叨孩子学习不上心,给孩子施压。但极少父母知道,持续过大的压力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

承受压力往往非常痛苦,过大压力会引起烦恼、焦虑、愤怒、悲伤、嫉妒、冷漠、暴躁等不良心理,甚至失眠、头痛、恶心、抑郁。

少给孩子些压力,并教会他们如何疏解压力。运动锻炼或者听音乐跳舞都是不错的解压方式。

当然,比教会孩子释放内心压力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在心理学上,自信是孩子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更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日常的鼓励和肯定,是孩子自信的最初来源,它就像一束亮光,能穿越黑暗,照亮孩子的一生。

自信更是一种强大的气场,能激发出孩子无限的潜能。

自信的孩子,眉间有笑心中有光,做事有决断,大多具有领导才能,内心果敢而笃定,未来会有无限可能。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