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尊重个体,让孩子感悟生命——专访燎原双语英文部校长荆洪光
时间: 2017-09-19 来源:
分享到:
关键词:
初见校长荆洪光,是在燎原双语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内,各科中外教来访,荆校长在英语和中文之间自由切换,侃侃而谈,因而感觉荆校长非常西化,将要介绍IB课程、 AP课程等如何在燎原的国际教育中灵活运用,没想到,荆校长一坐下便用了一段对于当下家长心态痛点的准确描述作为这场采访的开场白,“我也是一位家长,我能体会到当下家长的焦虑,现在我们的孩子和家长都缺乏核心价值观,家长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焦虑徘徊,可以用’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和空心的孩子’总结目前的尴尬境况。”   


选择双语也并不能真正摆脱“应试”


青年报:当下家长们的焦虑和迷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否是好事?

荆洪光:我们从一些国际教育的论坛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各种教育思潮都在尝试探索一条更好的教育之路。从家长对这些论坛的关注程度就可以看到家长们焦虑的心态。谁可以提出一种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并跟上相应的课程,谁就可以赢得中国家长的信任。比如马云提出的“教”“育”之分,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所以,家长们的观念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处于刚刚觉醒还在寻找方向的阶段,因而我觉得焦虑代表着知道不足同时又没有找到好方向的心态,而中国的教育者们也正在努力研讨,这也意味着中国真正的教育正在觉醒。
 
青年报:不少家长们选择换一种教育方式,例如国际学校,是否缓解了他们的焦虑?
 
荆洪光:答案是否定的。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高中课程阶段开始引入诸如A-level、IB、AP等国际课程,一方面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有利于中国高中借鉴国际课程优势,提升课程改革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教育适应国内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但问题在于很多学校在引进国际课程时,都集中在考试项目,忽略了比考试更重要的教育本身,中国的孩子们虽然脱离了中国的应试教育,却无奈地变成了’洋高考’的奴隶,其本质并为改变。
 
青年报:导致“家长焦虑”、“孩子无心”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荆洪光:目前我们很多教育理念依然还停留在初步的、空洞的“理想教育”上,缺乏具体的、专业的、系统的,令学生震撼从而信服的落实措施。国内的许多孩子即使成绩再优秀,无论到什么年龄,都会让人觉得永远是“妈宝”。其中,“缺乏主动性”是他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点。这种主动性的缺乏也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而“人生规划”在国内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较为缺失。更可怕的是,中国许多家长已经习惯了“给孩子铺路”,他们的生活重大目标就是给孩子做规划,替代学生自己的规划。既然家长已经把路都划好了,孩子似乎只能走这条路,那就没有自己规划的必要了。不是自己规划的,也就没有“爬也要走完的坚持”。因此,在家长与学生都迷茫的状态下,学校作为第三方能否重视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指导,能否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专业的指导方案成了孩子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风向标。


跳出“国际教育”的范畴谈国际教育

 
青年报: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许多家长迷信纯粹的外教,但您却在一次“全国双语教师网络联盟成立大会”中提到了“中国双语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怎么理解?
 
荆洪光: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充满坎坷和迷茫,经历了全盘西化、课程叠加和课程融合等不同的阶段,在师资配备和管理模式上也莫衷一是。我们在一股脑儿“国际化”的时候,焦虑的家长和激进的教育者们往往都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教育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道”乃是教育的根本。目前国内很多教育,没有沉静下来潜心“传道”的心境,而是急功近利地忙于“授业”。想要扭转此局面,单纯期望引进外国专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此处之“道”,不可能忽视“中国智慧”。尽管外籍专家也有“道”可布,但局限于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外道”之“道”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因学生语言和文化的局限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中国之道也绝对不是外籍专家所能“布”的。中国双语教师对学生的“布道”之优势显而易见。如果仅仅因为教育国际化就忽视了“传道”,教育宁可不要国际化。
           现在,融合东西方教育精髓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共识。既如此,中国文化的精髓靠谁去提炼、整理并融合到国际教育中去?显然国外专家做不了。自力更生,挖掘内力,提升我们双语教师的东方文化涵养,必将最终是我们的学生受益。同时,把中国文化的色彩带给世界文化,为其添彩的重任,也非中国的双语工作者莫属。
 
青年报:怎样才是中西教育真正融合?
 
荆洪光:教育,不管是国际教育还是中国教育,其本质都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国际教育的引入也应该是全面的,而非只引入考试体系。引入后更需进行本土化整合,而非全盘西化。整合后也需是领先的教育,而非形似而神不似,无法真正从本质上实现创新和进步。
            目前,中国的家长在前几年睁眼看世界的热潮过后,已逐步冷静下来,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热的趋势,大家都在寻找一种融合中西优势的教育。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基本理念是没有问题的。但还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系统课程——中国智慧。

国际化代表着不同文化的交融互补,从而使世界更加多彩多姿。国际化不是西方化,他们有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谦卑的心胸去学习,但却决不可因此否定我们的母语文化。一个民族一旦因为崇拜别人就否定自我,他失去的也将是自我,世界文化中也会憾失一种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尊重个体  以“生命教育”的高度看教育
 
青年报:除了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您期望将来的孩子还能做些什么?
 
荆洪光:现代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出路教育和成功教育。如今,教育已经不是为了脱贫和生存,也不是为了改变身份的寒窗苦读,在我的理念中,更不是当前很多人追求的所谓成功。因为,成功教育为了培养精英而鼓励竞争,过分突出自我,极易导致急功近利心态的产生,更容易让人们在金钱至上的浮躁心态中迷失自己。
我们要关注学生全面品格,卓越学术,成熟情商,人文素养,积极心态,综合素质和健康心理。这些因素都会为孩子未来幸福奠定坚实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能在未来社会幸福生活的个体。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才应该是教育的内容及内涵,我们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考试的高分者,更是思辨者、思想者、演说家、慈善家和实干家。
 
青年报:在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前提下,具体有哪些措施培养我们孩子的幸福感和使命感?
 
荆洪光:为孩子未来幸福奠基,伴孩子探究生命实义,是燎原多年的追求,也反映了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幸福教育和生命教育。孩子们在获得全面品格,卓越学术,成熟情商,人文素养,积极心态,综合素质和健康心理的过程中收获幸福。而生命教育则超越了传统意义的出路教育和成功教育,引导孩子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感恩社会,包容他人,具足平和心态,独立思想和自由信念。譬如,我们学校要求学生根据当下的社会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社会实践项目,独立领导、组织至少为期三年的社会服务项目。在实践中贡献社会,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活动还联系文明生活教育、体育精神培养和潜能开发常规化活动。我们还提供了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和学习方式。通过拓展训练、游学、品格教育、社区服务、特色日、音乐会、画展等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并且用过程性评价代替了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孩子们在服务社会中,奉献自我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除了学校的课程培养引导,我们还与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共同成立了“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燎原双语学校分中心”,让学校、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三方形成合力,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环境之间均能获得科学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从而达成“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终极教育目标。其中的“守护计划”为每一个学生家庭匹配一位专属的家庭教育顾问,线上为家长普及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操作技能,线下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具体的教育困扰。该教育顾问负责以第三方的专业身份介入家长日常的教育过程中,给予家长和学生专业支持,协助家长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来实施教育的过程,规避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教育隐患和危机。我们期望曾经“高大上”却“假大空”的德育“归本位”,塑造尊重个体的幸福教育。


荆洪光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校长
“智悲德育”儿童德育及家庭教育志愿者教师、培训师
慈慧西部助学、安宁养老等公益活动志愿者
 
历任:
香港耀华国际教育集团 教务长
北京中育教育(无锡)国际课程中心 主任
美高学校 中方校长
美国国际学术联盟 中国区总裁
上海燎原双语学校 校长
 
我有一个教育梦想,
我梦想:
我们的孩子走出校门时,
丰富的知识让他们自信昂扬;
全面的品格为他们赢得尊重;
强健的体魄让他们勇挑重担;
智慧的思维使他们耀眼闪亮;
成熟的思想令他们无往不胜;
高尚的气质让他们一生幸福。
……
——荆洪光《我有一个教育梦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