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前,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三位老师带领高一高二共20位学生来到了上海老港再生能源中心,参加“垃圾到哪儿去了”科普一日游活动。同学们了解了关于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观摩上海日常的垃圾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使大家对垃圾和资源利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进入老港基地大门,等候已久工作人员上车,继续开进厂区的过程,师生们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上海市区六成的生活垃圾通过内河航运到老港基地,然后被分装在集装箱内,运进垃圾处理区。
师生们还了解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老港基地1989年运营至今,从一二三期到中外合资的四期再到五期综合填埋处置运营,生活垃圾从简易填埋到标准卫生填埋,从过去的填埋为主到填埋焚烧并存再到现今焚烧为主填埋为辅。这过程是这座城市科技的进步,更是上海人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执着。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是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关键布局。师生们进入到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大楼内,看到了最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备。
运送到河运码头的垃圾去哪里了呢?首先它被装上汽车进入卸料平台后被倒入垃圾坑,然后通过一个巨大的抓手将垃圾抓入焚烧炉,一次能抓起7~8吨的垃圾。
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不过,大烟囱里排出来的可不是灰尘喔,而是水蒸气,这是为什么呢?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焚烧炉进入余热锅炉,这里可以将大量热烟气转成大量高温高压水蒸气;通过烟气净化技术将尾部烟气中各种污染物去除或减少。通过收集和压缩大量水蒸气进入汽机间,推动机组发电,剩余的水蒸气则通过那个大烟囱排放。垃圾在烈焰中转化为电能,炉渣则将变身为砖、水泥等建筑材料。最终垃圾体积将减为最初的1%,大幅提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水平。而燃烧产生的飞灰处理后进行固体填埋。在填埋土堆上也会种上很多小树,改善环境。
上海目前流动人口3000万左右,在发展的同时,处理发展带来的垃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师生们在参观中了解到目前垃圾处理已经实现全程分类装卸、分类处置,大数据记录分析以及搭建全程追溯作业和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能级。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垃圾分类可以让焚烧发电更加有效率得进行。现代科技同样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让更多的资源得到利用,是社会进步重要的一环,更为守护这青山绿水的环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