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阴,十年青春,教科留下了老师们最美的倩影!
昔日的毕业生们纷纷返回母校,看望曾经的老师,回首过去,有泪更有笑,现如今,他们就像朋友一样拥抱在一起,彼此问候,分享着在教科奋斗的岁月。
四年初中生活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中考像一座大山,登顶之后,风景秀丽一览众山,而攀爬的其中滋味,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昔日背负梦想艰难前行,如今少年已头顶星光。
回首过往,充满欢笑与难忘的四年光阴,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金榜题名,如今的优异成绩,已经成为黑夜过后的黎明,困苦之后的豁然。而在这群毕业生中,有几名学生格外耀眼,他们曾经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了心仪的高中。
这里面,有几名格外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成功,更成为了母校的荣誉。让我们重温他们对母校真诚的感言和对初三这一年最深切的体会,让学弟学妹们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让教科学子受益、传承、积淀、成长。
分享者:郭烨杰 同学
教科毕业生郭烨杰凭借我校最高分进入了上海中学,当回忆难忘的初中生活时,他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对学习的自我总结:
“首先,进入初三后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了解清楚中考的各种政策、确定自己目标的学校。如果有时间,更要再三斟酌自己是倾向于自招,还是裸考,或者两者兼顾……一个明确的方向一定会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目标确定之后,就要开始付出相对应的努力了。除了上课听讲、作业认真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课余时间的利用。即使是初三也不可能让你一点空暇时间也挤不出来,所以千万不要把这些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地方。如果真心想要考得比别人好,就一定要自己找题目来做。至于做什么我在后面会提到。
第一学期最大的挑战就是一模,它的难度较高,一定要重视起来,尤其是想要走自招的同学。而如果能利用好教辅,无论是对一模,还是往后的所有考试帮助都会很大。我强烈推荐的是近三年一模、二模的合集共计5×2=10本。在第一学期做掉近3年一模的模卷就够了(最近一年的学校会统一做),语数英的先做起来,理化有不会的也不要紧,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做模卷可能会觉得难,但到12月份左右,除了语文数学,其它每张都是能在20分钟内做完的。
当然,如果本身校内作业就完成的比较吃力,最好还是以校内任务为重心。在薄弱的科目下足功夫,不要把薄弱之处留到第二学期。
错题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对理科来说。错题本上记下的一定要是自己难以理解的题目,也就是每张卷子上最精华的部分。持续积累到中考,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提升。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初三,听别人的经验永远比不上亲自的体验。我从自身经历来总结的话,初三就是要去拼。多锻炼,多学习,去做那些以前从来不做的事,然后尽力做的比周围的人更好。
记住,改变未来命运的从来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为这场考试努力的每一天。”
分享者:李思磊 同学
考入复旦附中的李思磊同学,回忆母校时,满满的都是对老师们的感谢。
“太多的美好回忆,太多的忘不了,点点滴滴渗透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在初三“负重前行”的岁月里。在我伤心的时候,是她鼓励我继续向前走,在我成功的时候是她告诫我不要骄傲,在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是她站出来,帮我找到正确的航线,在我晚自习留校做作业的时候,她递给了我美味的零食……一模后,我有幸在自招考试后接到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的面试通知,那时的她像个孩子一样满脸雀跃又难掩一丝焦虑,当即和数学褚老师、妈妈一起,从坐姿、面部表情、应试的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对我进行面试辅导。正是她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才使我们初三年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们为初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在这里,我向辛勤耕耘的初三全体老师再道一声:“您们辛苦了!”感谢母校,感恩教科!”
分享者:曹云聪 同学
即将进入七宝中学学习的曹云聪同学说:“教科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始终是我欣赏的:在七年级时开始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七年级首先是数学和英语学科的分层走班,八年级加入语文学科,等到了九年级,全部学科加入分层走班教学。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学校为九年级配备了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而且非常敬业的老师。这样既可以让尖子生同班竞技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还能使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打好基础,避免了课堂上尖子生吃不饱,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听不懂拓展知识点的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三时的培优补差做得特别精细,几乎做到每生一案,进行了很多一对一的辅导。所有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我想都是2019届毕业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
分享者:闫悦 同学
同样进入七宝中学的闫悦也分享了她的感受:“教科最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分层走班和小组合作。前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后者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为经验丰富,所有老师都能很好的把控教学的进度度。而且最让我感动很难忘的是老师们都十分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人的优点、缺点、性格、习惯,并时常与我们沟通,教导我们。这让我明白: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我的身后,还有所有教科的老师。”
还有那么多踏入优秀学府的学生们也纷纷回来看望母校和恩师,朴实的语言,亲切的问候,伴着校园轻快的铃声,奋斗中的青春背影,将永远定格在教科人的记忆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笃定前行,在教科的每一天都能自信阳光,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