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寒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改变了孩子们过寒假的方式,不再走亲访友,不再聚会,不再外出,研学与旅游取消,孩子们大多整日居家生活,这给家长带来不少新的挑战。我们梳理了居家亲子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
1.孩子担心“被感染”,家长如何疏导?
【情境】在这个特别的假期,伴随疫情的扩散,小敏表现的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没有及时更换口罩、偶尔吃东西前忘记洗手、偶尔出现一两声咳嗽等,都会让她感觉极度焦虑不安,总是担心自己和家人已经或迟早会被感染。
【建议】居家隔离生活、合理获取信息
虽然小敏的反应有点过度,但家长要予以接纳和理解,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
理解居家生活的重要性,避免“被感染”的焦虑。帮助孩子理解有些焦虑是想象出来的,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可能出现不安,但我们仍然要努力保持正常的作息和生活,只要遵从防疫指导居家少外出,就不必过度担心“被感染”。
做好居家生活计划,并尝试行动。和孩子讨论做哪些事会让自己情绪放松,把它们逐一列出来,并尝试去执行,比如写日记、听音乐、做家务、曼陀罗涂色、适当运动、保持与家人的沟通等,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孩子减少精神上的紧张,降低沮丧情绪。
尝试“积极思维”,以“积极”的视角看问题。和孩子一起探讨“当下”具体的事实和数据,特别是关于疾病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方面的信息,避免过度不合理的担忧;和孩子一起“回顾”过去面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引导孩子看到人的能力和潜力;和孩子探讨对“未来”的期待,以长远和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暂时发生的阶段性事件。
合理获取有关信息,遵从理性导引。避免输入过多负面信息,从而降低对疾病的过度担心和焦虑。控制每天接收相关信息的频度、数量和时间,特别是那些未被证实的消息,确保“刷屏”只是每天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减少情绪冲击。
2.如果孩子是居家隔离者(密切接触者),或者是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疑似患者),家长该如何安抚居家隔离的孩子?
【情境】小明与爸妈一起回老家过年时,曾与刚从武汉返乡过年的邻居大哥哥一家聚餐。当小明成了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时,他感到恐慌、不安、孤独、无助,既紧张又委屈、愤怒,甚至开始感到悲观。
【建议】告知事实真相、加强亲子沟通
作为处于居家隔离孩子的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接受当前的状态。聆听孩子的忧虑,安抚他们的情绪,尽可能地提升他们的安全感。
告诉孩子真相是什么。指导孩子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十分必要。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不告知孩子真相反而会使孩子无端猜疑,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况且,居家隔离是需要孩子配合的,隐瞒实情对孩子的健康恢复十分不利。
安抚时倾听很重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询问他们担忧的事情。事实上这样的交流也许并不一定要解决什么困扰,只要让孩子把恐惧说出来就是好的,把恐惧埋在心里,对健康更不利。
适当承诺,强化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处于观察期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居家隔离的孩子,家长要告诉孩子处于健康监护中,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被保护的,这有助于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
适时求助。如果孩子出现反常情况,如出现胃痛、头痛、胸闷、做噩梦以及无原因的行为改变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获得支持鼓励;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3.如果孩子的亲友中有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疏导?
【情境】小丽爸爸最近到武汉出差回来,听说与他一起聚餐的一个朋友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由于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他爸爸被要求测体温,居家隔离,戴口罩,这使得小丽很是担心。
【建议】配合居家隔离、释放紧张情绪
积极面对现实,尽力支持家人。妈妈可以引导孩子理解不安、焦虑是对爸爸健康的担心和关心,引导支持孩子关心居家隔离的亲友,譬如可以通过翻看家庭照片、写给爸爸的一段鼓励话语、发给爸爸的一段表达爱的手机语音等方式,让孩子表达亲情,感受亲情的宝贵以及健康的重要。
获取正确信息,释放紧张情绪。妈妈在保持自己情绪稳定的同时还需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安抚小丽,引导小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譬如用语言或绘画等方式表达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
健康宣教,一起居家亲子活动。妈妈一面要对爱人身体健康予以关心、照顾与担忧,一面要对孩子和爱人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益且孩子愿意参加的居家亲子活动,如与孩子一起做操、一起游戏等,在健康宣教的同时,增进亲子交往,维持家庭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