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0届毕业生白嘉琦同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升学方向并一直为之努力,最终她成功获得了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020 U.S.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22)电影学院的Offer。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白嘉琦同学的娓娓道来看一下她是如何实现她的梦想以及她给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建议的吧。
PART1 成长
发现生之所向,于我,纯粹是偶然。
偶然间抓起笔,尝试写起了对过世外公的思念,和对生死的思考。偶然间停下脚步后,反思自己的过去和身旁,自此,便一直坚持写作,一直寻求艺术文化里此话题的根基。
——这是我和艺术的渊源。偶然,而简单、执着。
向来喜欢写作的我究竟为什么着了电影的迷,扪心自问,我也不知道。我的童年和电影没那样多交集,我和电影没那样多故事。我只知道,电影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艺术。我只知道,我不喜欢常规的人生。于是我决定在申请季放手一搏,向一个自由的领域冲刺。就这样,高一时,我便匆匆定下了方向,走上了电影这个“独木桥”。
虽然方向早就定下,我第一次正经拍片子却是在高二下半学期结束后,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参加filmarathon这个比赛。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我们需要从剧本构思开始,完整的拍出一部六分钟左右的短片。48个小时,44个小时都在工作——而我却乐在其中。精神的恍惚抵不住心中的兴奋。
我可以大胆的说于我而言幸运的是,我碰巧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如果你不知道选择的道路适不适合自己,那就先放手去做一次试试。当你能喜欢它胜过睡眠,那便是你的真正归宿。
PART2 申请经历
先简单的整理一下我的活动以及申请的timeline,干货如下:
最终标化和校内成绩
SAT:1500
TOEFL:117
IB:EG 40+3
具体的申请细节(毕竟是申请艺术的)太过于繁琐,portfolio的要求每一个学校的电影学院都会不一样,在这里我便不做过多赘述。我想展现我自己真实的面貌——不是作为申请者,而是人。
“…如果艺术话语和社会话语中死亡不是一种禁忌,我们是不是便不会如此无助?” ——这是我在USC的一篇portfolio 里artistic influence essay中写到的。我没有避讳死亡,对,毕竟那是我最真实的思考,那是我如果有幸成为电影人之后,最想探讨的母题。“现在的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的镜子里出现…阴郁而缺少乐趣的形象”——《娱乐至死》;但如果你勇敢,做个“阴郁”的人也无妨。
于是,我斗胆保留着这样一份“任性”——不管是在文书中,还是在作品集中。
在我拍摄的五分钟短视频中,我讲述了一位女孩经受他人冷漠非议之后,自我拯救的故事。故事或许有些黑暗,但是ta绝不消极,而是拥有了一股力量。艺术生们,你们的作品当中,这份“力量”或许是最重要的。非艺术生们能展现这股“力量”的途径相对较少,但是好好利用它,会使你的文字立体起来。
当ED tisch放榜的那个早晨,我浑浑噩噩的打开电脑。睡眼惺忪的迎来申请季第一份拒信。
看到拒信的时候想过,这虽然是第一封,但绝不是最后一封。但我们绝不能把拒信当成对我们人格的否定。
在被拒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是不是适合走电影这条路。没有梦校的支持,甚至是一封无情的拒绝,让我也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傻傻的”策略,甚至怀疑起了自己对电影的“爱”
USC的申请早已递交,想改也来不及了。我给了自己一段清醒的时间,从挫折中恢复的时间,而也是在这时间里,我重温了一遍曾经最触动自己的电影——《超脱》、和《辩护人》。深夜坐在电脑屏前,忘掉了申请季的一切,我发现我仍旧无法割舍这个能让人热泪盈眶的艺术。那份掉在地上的自尊心和热忱,被我拾了起来,擦了擦站在上面的泥土和灰尘,重新放在心里。
自己选的路,头破血流也要走下去。烦了,厌了,也得走下去;
——如果是命运,你总会重新爱上他。
如果是梦,如果是爱,去追逐它永远不晚。不在乎是18岁,28岁,还是58岁。
我原以为USC不会喜欢我这样的作品风格,所以打起精神做足了一切被拒的心理准备;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恰恰因为我的任性和真实,我有幸得到了USC中一位老教授的面试和recommendation。感谢他给我的认可,我成功的申请进了USC的电影殿堂。——所以有句话说得好,“傻人有傻福”。
PART3 择校
Well,看过上面便知道,相比其他的朋友择校,我选择USC并无太多理由——因为我花了一整年告诉自己why tisch,not USC。
所以,我可以说是后来才爱上南加大的。Tisch是培养艺术家的,而在USC接触industry的机会则更多,课堂教授的内容也相对实用一下。我其实个人还挺排斥艺术中的这一丝“世俗气”;不过后来仔细想了想,当个艺术家的同时有办法混口饭吃也是件好事。作为一个亚洲女性,若不是USC,在这个行业中能得到的机会也许会更加稀少。做电影其实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职业;什么光辉,其实都是虚的。真的想专注搞创作,又不是没有机会。——咬了咬牙,我决定成为Trojan Family的一员。(Fight On!)
PART4 平衡
平衡分几点——一是申请,二是心态。
先说申请。我其实对申请电影没有太大自信,毕竟我也只是高一受学长启发,高二才开始“打滚摸爬”的电影小白。所以,我们得学术作品两面兼备,所以常常碰到“四面楚歌”的情况。学术和作品集,全部都得搞好才行。一定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要固执的走独木桥。(没错我就是在吐槽自己,如果没有遇到那位教授…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我还得感谢我的小伙伴愿意牺牲他们的时间出演我的作品集~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Iris,Kylen,Helen,Tingting)】
另一方面,申请季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怠慢课余活动。我觉得安排好申请在你生活中的占比,假设是80%的空余时间,那么就剩下20%的时间留给别的课外活动。比如,我觉得跳舞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会节省出来时间练习、表演。另外的爱好,比如学习语言可能就先搁置下来了。在申请季中留一个或者两个习惯或爱好继续坚持,who knows,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为了干喜欢的事情效率变高了呢!
再说心态平衡。
我为什么专门分出一个part讲心态,因为对于我们这样一批在ED阶段被梦校拒之门外的RD选手来说,如何平衡心态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反思ED被拒之时,我也觉得自己心态摆的并非特别端正,因为我坚信自己必定是那被录取的“2.5%“的幸运儿。well,还好我被Tisch当头一棒打下来后,没有打傻,而是打清醒了。我记得当时,我对自己说了一句话:“没关系,你只是比那些幸运的人再多努力两个礼拜而已。”是的,ED的结果出来,到大多数RD申请的截止,其实只有两个礼拜。这两个礼拜咬咬牙关,补补不足,憋屈一会儿就过去了——如果受不了peer pressure,那么我建议您关闭微信朋友圈,寻找一个较“自闭”的角落学习。【我觉得还挺有用的,拆offer的时候也适用哦】
很多人说申请的时候要放平心态,那放不平的人怎么办呢?我觉得在这个平台,既然是分享,便得展现出真实的一面。即便再平静的申请期,也总有心烦意乱之时,更何况是我这样“波澜壮阔”的申请经历。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这并不可耻,谈论它也不应当是禁忌。
我应对它的方法很简单。时间充裕的时候,比如高一和高二上,我会把负面情绪写成杂文。写完,郁结也解了。没时间的时候,就给自己一天,锁上房门,好好的哭一场。若是怕声音太大,可以深夜这么做。但你得向自己保证:哭过闹过,——不论是申请还是生活,都得继续。
PART 5 结果有运气,但绝对不自暴自弃
最后的最后,只想说:经历了一轮申请,才发现结果都是运气。我能申请上USC,也是幸运的碰上一位贵人。3月刚结束“拆礼包”的环节,见了太多“人间百态”、“时运不济”。优秀的人不一定总是会被青睐,这一点我们必须得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对结果的释然必须建立在不懈的努力之上,不然,待其结束,心中将永远回响着那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我本可以。”
——申请季是起点,绝不是终点。不论何时你都可以追梦。2025er和学弟学妹们,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