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位家长榜样之致敬战“疫”英雄
时间: 2020-04-16 来源: 西南位育
分享到:

从除夕夜开始,上海市先后有1649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日夜坚守;410日,最后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平安凯旋。两个多月来,军队先后派出4000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勇挑重担,目前,他们仍奋战在救治重症患者的第一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白衣执甲,忘我工作,不惧风险,守护生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敬的人。冬去春回,致敬英雄,一起来听他们的故事——

 

讲述人:预初4班 梅自妍

 

这篇文章恰巧写在妈妈从武汉抗疫前线返回上海的当天。妈妈发来照片:登机牌上,航班名为“胜利号”,登机口叫“凯旋门”,舱位则叫“功勋舱”。这是我前所未见的登机牌,我却希望是最后一次见,因为妈妈不在家的50多个日夜,我实在牵挂她。

 

我的妈妈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也是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听说武汉需要支援,妈妈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那么危险,为什么要报名呢?”我急着问道。妈妈笑笑,说:“因为我是医生啊,而且还是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更何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了大家才能有小家。”大道理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妈妈是在尽力守护着什么。

 

妈妈前往支援的是雷神山医院普通重症病区。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妈妈和同事们就去上班了,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交付时的“毛坯房”。于是,搬运物资、布置病房、调试设备、感控培训,妈妈和同事们足足忙了两天,终于把病区改造成了符合收治病人标准的“精装房”。

 

作为心内科医生,妈妈对传染病了解得并不多,想要做到医护零感染,就必须先学会穿脱防护服。妈妈说脱防护服的步骤尤其复杂,每一步动作之后都要紧跟一遍手卫生。脱的时候既不能污染里层的隔离衣,又不能触碰周围的物品,实在是对柔韧性的极大挑战。起初在上海接受培训时,妈妈他们主要通过看视频学习,之后进行实训,毕竟“知易行难”,慌乱和紧张在所难免。

 

说到防护服,妈妈穿过一种“小黄鸭”防护服,是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爆发时医生穿的防护服,防护性能很好,造价很高,是全球顶级的防护服。但也因为这种防护服密闭性高,穿上身之后非常闷,那次进舱,妈妈工作十几分钟就不得不坐下歇几分钟。她坚持着把事情做完,足足穿了三个多小时才出舱。出来的时候,最内层的洗手衣已经湿透了,她又累又渴,“像一条上岸张嘴呼吸的鱼”。

 

正式进舱后,妈妈和同事们又遇到了不少挑战:不适应隔着两层口罩和面屏与病人声嘶力竭地交流,不适应用对讲机与舱外记病史开医嘱的同事沟通,不适应用非常模糊的平板拍照片发给录数据的人……但不适应是暂时的,一进病房,他们眼睛里只看得到病人,心里只想着要救他们。查房时,医护与病人离得那么近;病人出现突发状况时,医护第一时间冲上去,飞沫、传染、风险、辛苦、害怕……全都被抛在脑后。

 

妈妈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和爸爸一起分担家务;开展线上学习以来,我尽到课代表的职责,认真帮助老师点名。妈妈总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我想,像这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守好小家、顾好学业,一定会让妈妈安心吧。再过两周,我就可以见到妈妈了,我要和她吃一顿火锅,平常地过一个周末!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