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课堂,我们读书、我们思考
时间: 2020-03-04 来源: 华东师大二附中EFZ
分享到: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两周来的“线上教育”初体验,让二附中学子有了怎样的感悟?今天的晨会上,来自高三年级的九位同学,就通过在线演讲的方式,向全校师生表达了他们的思考。

新冠病毒以前,疫情对我们而言只是历史中那些黑暗的过往。《鼠疫》展现了那个疫情之下不知所措的恐惧,《十日谈》也让我们看到了疫情中的对立与挣扎。如今,非典后的十七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将我们笼罩在惶惑之中,只是这一次,我们不仅仅是回眸历史的局外人。

疫情紧迫,开学延期,我们不能够身处熟悉的课堂,但是疫情创造的何尝不是一个特殊的课堂?

疫情是人文关怀的课堂。病毒肆虐,武汉封城,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此特殊时期,我们都在关注武汉、关注湖北、关注全国,关注世界各地的疫情动态。疫情面前,不再有疆域国界,财富阶级的隔阂,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让人与人用最原始,最纯粹的平等互相联系,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声息相连。

疫情也是唤起责任的课堂。那些迎着溃散慌乱的人群、逆行而上的医务工作者们,他们身着防护服,在最危险ICU病房出入,每天连续工作近十小时。我们敬佩他们竭力挽救每一条生命的坚毅,赞美他们不计个人坚守前线的无私无畏。我们也应看到,“逆行者”作为一个群体,不只代表白衣天使,不只代表钟南山、李文亮这样奋战前线的英雄,它更像是一个缩影,象征着每一个心怀善良、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我们所谓的善良,我们所谓的人情,可以大到舍己救人的宏大情怀,也可以小到二附中校友会筹集捐款、换成医疗物资运至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点滴温暖。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场疫情,使我们看到了平凡人的力量,使我们见证了中国14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民族凝聚力。

此刻,我们终究是幸运的,比起奋战的医务工作者和不幸感染的患者,我们尚有着安适的生活和健全的身体。但开学的推迟,让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当生活惯常的节奏被疫情打乱,当我们无法在约定的时日进入熟悉的课堂,当我们依赖的学习模式被强行剥离,我们是否能够抚平不安和焦躁,在学习之路上继续笃定前行?我想,历史能教会我们经验,正如西南联大在战争年代找寻读书人的本色,身处特殊的课堂,并不只是紧急情况下的委屈与妥协,它应当能赋予我们一种新的心态,收获别样的启迪。方舱医院里,有奋力备考的高三学生,也有被称作一股清流的读书男子。高质量的生命,是时时刻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看得到二附中代代学子在各行各业各尽其能,也相信我们作为二附中的进行时,能够表现出成熟的定力,不论在疫情、舆论还是闷死病毒的个人反击战中。

待到春暖花开,我们终将重聚于课堂,新冠肺炎终将成为过去时,但疫情带给我们的深思不会消失。我们应当思考如何看待突发事件,是跟随着滚动的数字和狂轰滥炸的媒体报道心惊肉跳,还是审慎理智地接收信息和评论?我们应当思考如何面对全人类的危机,是做个只会鼓吹、呼吁英雄主义的旁观者,还是真正拥有对生命的共情,对社会的关怀,诠释自我实现与社会命运的勾连?我们应当思考,非典过后的十七年,为何科学技术依然在危难面前显得局促,应当思考我们在今日的所作所为是否在为未来的人类轨迹,哪怕只是自我生活做准备。这场疫情,是一次自问,一次指引。新冠肺炎之后,还有未知的未来。刘俏教授说,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不得不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类危机,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每个危机做出重大而持久的改变。这改变,或许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加强,或许是灾难面前的镇静和从容,或许是人人担起社会责任的意识觉醒。

如今的我们,其实是“被保护”的群体,但我们必将成年,成为守望全人类的保护者。当“保护者”勋章传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呢?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建筑师,那或许你知道火神山“十天建成可容纳一千张床位的救命医院”的奇迹,是源于中信建筑院24小时内拿出建设方案,60小时内与施工单位敲定施工图纸;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工程师,那你或许知道是国家电力260多名员工24小时不眠不休,完成了八千米电缆的铺设;如果你想从事计算机行业,那你或许知道,在方舱医院,华为36小时完成5G信号覆盖;联想提供了2000多套计算机设备和专业IT服务。在科技强国的号召下,我们是要以创造推动发展的一代人。你的每一份努力,无论多么微小,都在为这个社会注入活力、注入希望。每一朵浪花,都在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海浪汹涌向前。很多如今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不少是在非典之后选择从医,现在的疫情,正是我们思考自身责任的一个契机。

亲爱的二附中学子,你准备好了吗?

热门标签